吊索检查
悬索桥通常检查频率是按照每月主缆一次、吊索两次开展。传统的检查方法主要是采用望远镜加目测的方式;缆索定期检查频率为每年一次,主缆顶面及吊索底部则开展人工检查,主缆底部一般采用无人机检查,对于吊索高处进行检查,传统的方法只能靠人工吊篮。
吊索病害及养护
吊索常见病害有轻微刮伤、划痕、划伤、空洞等,使用传统的方法无法开展全面的抵近检查。
对于轻微刮伤和翘皮直接实施打磨处理;对于划伤、孔洞类病害,通过挤出式焊枪堆焊PE后打磨;较为严重的刮伤和划痕,将病害处剔除后,先打磨、堆焊,再次进行打磨,确保PE护套表面无气泡、横纹,新旧接缝处平顺、平滑无间隙,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。
对于吊索PE护套严重破损,致使钢丝外露的病害,应先对露钢丝处选用同材质PE进行焊补,焊补后堆焊,进一步需将连接筒打开,检查连接筒与下锚杯处钢丝情况。
吊索智能检查机器人
目前吊索检测依靠人工检测,检测人员需要高空作业,易造成安全事故,检测效率低,而拉篮抵近检查也可能造成PE保护层破损。开发和推广用于吊索检测的机器人,能有效降低对交通的影响,更全面及时地反馈桥梁的健康状况,成为必然的趋势。
悬索桥吊索一般采用双吊索、四股骑跨式吊索形式,且在吊索表面装有减振架等抑振措施,使常规的爬索机器人无法作业。
吊索检测机器人拍摄的吊索孔洞病害
爬杆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 PG-06-10型吊索检测机器人 可适用于双吊索、四吊索形式,针对吊索减震架构件,机器可自动调整夹紧轮间距,并在强劲动力系统加持下,无需做姿态调整,即可平稳通过。除此之外,机器人可配置涂漆、养护装置,可在检测完成后,针对吊索、索夹及减震架脱漆部位进行打磨、修补养护。